首页 > 议政调研
深化战略调整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时间:2011-02-24        分享到:

 

    我省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耕地面积广阔,农业基础雄厚,突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做好绿色农业、高端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文章,是我省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抓住国际粮食等初级品价格上涨的有利机遇,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争取把松嫩、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专项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大粮仓、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先行区和最大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在现代农业方面迈上新台阶。


    为此,必须深化重新配置资源,“十五”以来进行的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第一、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培育市场体系
    市场经济要求有完善的市场体系,简单地说也就是市场。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只有物流。广义的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载体,它不仅有物流,还要有资金流、信息流、要素流。狭义的市场要求的是一般管理,只要有制度就可以保证。广义的市场要求的是有序的竞争和流动,对这一点,仅有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高层次的保障,那就是完备的法制。而市场经济要求的则是广义的市场,即完善的市场体系。既然如此,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要立足于培育市场体系,着眼于建立和发育完善的、广义的市场。这个市场不仅要货畅其流,保证农产品和其相关产品的变现,而且还要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对资金、信息和各种要素的需求。所以,它不仅是多元的,即流通对象的多元和经营主体的多元,而且还就应该是多维的,不仅要有流出,而且要有流入;不仅要有纵向流动,而且还要有横向流动。总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要求,都能够在这个市场得到实现。

 

    第二、发挥最终产品的龙头作用,延长产业链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系统工程的子工程。因此,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该注意与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衔接、相统一、相配合。既要充分利用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能动效应,又要推动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做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就是最终产品的 “龙头”作用。


 

    我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原字号、粗加工的产品偏重,尤其农产品中,精深加工的最终产品偏少,这是我省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是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对于这一点,多年来我们早有认识,反复提出过“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龙形经济的发展模式,但因措施不利,落实不够,真正成“龙”的不多。这里有基地、农户环节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缺少龙头产品,龙头带动乏力。我们不要孤立地局限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小范围内搞调整,而是要在大农业的思想指导下,在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格局中去谋化,去运作,制造激荡效应,联动效应。

 

    第三、实施名牌战略,积累无形资产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等,而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中,组织和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是最重要的内容。多年来,我省的经济发展所以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牌意识淡薄,缺少名牌产品,以乳品为例,我省是全国的乳牛养殖大省,也是乳制品生产大省,80年代,全省乳牛存栏数和乳品加工能力,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加工设备年代水平较高,全国其他省、市均无法相比。当年全国生产能力最大乳品厂的前四位(黑乳、红星、金星、完达山)全在我省,我国引进的第一条现代化大型乳品生产线落户在我省,国家的乳品研究中心建在我省,丹麦援助我国的乳品试验、检测装备安在我省,世界食品王国雀巢投资我国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在我省……在我省的诸多产业中,能有如此之多引以自豪之处的实在不多。但是,为什么一流的产品却没有一流的市场呢?为什么没有一流的效益呢?残酷和事实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不仅认质量,还认品牌。品牌是质量的标志、知识的凝聚和历史的积淀。多年来,我们一直看重有形资产的投入,忽视了无形资产的积累,造成了质量高、美誉低、装备硬、品牌软的状况,直接导致了企业乃至行业的被动。在建设现代大农业的实践中,必须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摆上重要位置。面对我省农产品滞销的局面,我们提出了实施种子工程的设想。但是种子优化了就能保证畅销吗?在市场经济中,优质不优销、优质不优价、优质不优效的现象比比皆是。农业生产周期长与市场变化快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引入品牌特有的长效缓释效应。所以,在重视、实施种子工程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至少以同样的力量来培育品牌,培育、优化一个品牌的作用远远大于培育一个品种。

 

    第四、把握三种关系,持续抓好绿色食品开发
    绿色食品开发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要抓好绿色食品开发,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与社会经济层面的问题的关系。技术层面的问题与社会经济层面的问题都是开发绿色食品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对这两个问题都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尤其对技术层面的问题研究得比较充分,“我省具有开发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省极具开发绿色食品的自然资源”等判断就是这一研究的结论。关于绿色食品开发的社会经济层面问题相比技术层面的问题要复杂得多,而且变化很大,所以仅有一般的重视也是不够的,必须充分、细致、科学、系统、实际、持久的研究。不然的话,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铸成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的大错。

  

    二是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关系。绿色食品是根据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按指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加工并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绿色食品的概念仅仅是我国的,并不具有国际性。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而有机农业是指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长效肥力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使用有机的矿物质,但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也要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因此,我国的绿色食品和国际上的有机食品这两个概念,无论从内涵上还是外延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应该说我们的AA级绿色食品接近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只要在标准和生产加工的系统上再提高一些,即可成为有机食品。我们的绿色食品开发的目标市场,不仅仅是国内,更要着眼于国际,关键是要在标准上实现接轨,使我们的绿色食品标准对国际上的有机食品标准具有兼容性,为我们的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市场铺路。

 

    三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近两年来,绿色食品的开发在我省已渐成气候。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企业投资的热点。然而,形势越热,越需要冷静!要尽可能作到先立标后操作、先规范后发展,保证绿色食品开发始终在有序状态中进行。如果只重视量的增长,忽视质的提高,黑龙江“绿色”的这块牌子将会毁掉!绿色食品开发必须坚持“先规范、后发展”、“边规范、边发展”的原则,坚持“标准先行、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理念,不仅要规范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而且要规范市场交易的各种行为;不仅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而且要建立全省统一的法规,保证黑龙江绿色品牌的良好形象,并以此做为开辟市场的锐利武器。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黑龙江省委员会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山路99号1210室    联系电话:0451-85992042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534号  黑ICP备10008377号-1  网站建设:无限力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