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对农业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倡导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一、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农业生产复合性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已经较广泛地深入到土壤和地下水,耕地大面积板结,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急速下降,也增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使农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农业生产污染的治理难度也是越来越大,有些地区已达到了几代人都很难治理的程度。
二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目前,人们所用的食物80%以上都是由粮食直接生产或转化而成。不合格的成品粮油进入市场,会对粮食质量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粮食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
三是保证国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各种农业生产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对于转基因技术和食品,从面世之初就备受争议。自2004年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被大规模倾销以来,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二、对策建议
1、实施地保护工程,加强江河流域治理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促进自然修复;要健全土地保护的综合监管体系;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要建立科学耕作制度,完善土地生态保护的利益补偿机制;要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坡改梯、退耕还林、保土轮作、套种、少耕、休耕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全面系统地推进土地保护工作,彻底解决土地边治理边流失问题。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水土污染。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要积极推进农业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建设;要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争取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区建设;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创建标准化示范场;要坚决杜绝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
推动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改善修复农村生态环境。要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要提高控制技术和严格执法,从源头上减少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2、倡导绿色种植和绿色生态养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深入实施“三减”行动计划,倡导绿色种植。在化肥使用方面,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是要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要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
加强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等监管,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是要加强教育引导,规范畜禽水产品生产经营行为;是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监管,联合执法,提高畜禽水产品全程监管能力和水平;是要科学养殖,走现代化畜牧业道路。
3、审慎对待转基因作物,积极发展现代种业
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要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监管;要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种子未经审定就非法流入市场;要建立问责机制,加大对转基因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要保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知情权、选择权;要确立非转基因种植保护区(如黑龙江省),加大对地方非转基因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的保护和扶持;鉴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未来损害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全面禁止转基因产品。
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全面提升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要加强对种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种子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要整合种业资源,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企业;四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