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展我省通用航空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1、符合国家通用航空战略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航空科技发展,推进航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走军、民、商综合发展的道路,是我国航空科技工业总体发展的重要举措。哈尔滨地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航空产业聚集地区之一,特别是在民用直升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因此,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顺应我国民用航空发展新形势、符合我国航空产业总体发展规划的有力举措,对促进我国航空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产业规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依托哈尔滨地区已有的各类有利因素,探索和创建新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做出贡献。
2、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哈尔滨地区是我国东北工业聚集区之一,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有利于抓住我国经济腾飞、通用航空市场迅速增长和全球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快通用航空工业改革发展创新和机制转换,快速营造适合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发通用航空方面的国际合作,带动和促进新材料、电子、通信、能源、精密制造等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东北地区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
3、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认为,在航空领域,21世纪将是轻小型飞机的世纪,美国虽然目前已有通用飞机24万多架,但仍将有大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组织了40余家与轻型飞机有关的航空公司,研究并提出鼓励发展新技术、推动通用航空发展的“先进通用航空运输实验计划(AGATE)”。计划研制单发动机、单驾驶、能在除雷电情况外所有气象条件下均可使用的、装备有I类着陆系统的小型标准飞机,续航时间在3小时左右,航程在240-1100公里范围内,作为交通运载工具,利用美国现有约18000个大小机场,形成通用航空运输网络,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推动通用航空进一步发展。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机场布局,改革空域管理体制”,这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随着国家把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全力扶持,开始对低空领域逐步开放,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最大障碍已经解除,通用航空正在迎来一个快速成长期。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32万架通用飞机,其中美国约占其中75%的份额,而我国截至2009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机在册总数为907架,占全国航空器的38%,每百万人拥有0.5架,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同期美国,拥有23.1万架通航飞机,占总航空器的90%,为我国255倍,每百万人拥有734架。有数据显示,1978年,美国放松对航空运输的管制,生产量一下就达到了峰值,各型通用航空飞机交付量当年达到17811架,这也预示着我国“低空机遇”的潜力。
多年来,我国的通用飞机产业仅仅是利用各家航空企业的富余能力来进行研制和生产,因此也形成了产业规模小、产业成熟度低的现状。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通用航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产业,外资和民营资本完全可以介入。业内专家根据我国家电、汽车、IT等产业的发展启示,预计今后十年左右的时间,必将出现一个发展的高潮。世界业内人士认为:当今世界,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通用航空市场。我国必将成为世界轻小型飞机的制造中心,通用飞机及其相关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20年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预计到‘十三五’末期,全国各地规划建设通用机场647个,建设不同层级的飞行服务站666个,我国通用飞机的需求量将上万架,约占全球总需求量的15%以上,未来数十年,我国通用飞机保有量将上升到5万-10万架,每年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000架。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将制造各类通用航空飞机20万架左右。
二、 加快推进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建议
1、建议出台鼓励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省政府出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促进政策》,鼓励企业参与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地方政府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支持基金,对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企业给予专项补助,对落户当地的通用航空项目给予财税支持,包括提供土地、厂房、金融信贷、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销售网络渠道建设等方面扶持。
2、切实降低制度成本。2010年以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用航空器引进审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行业补贴等主要宏观政策都已纳入国家、行业的改革版图。但从成效来看,通用航空目前仍不是一个好做生意的领域。改革有待深入:一是政策协调不足,一些改革措施缺乏部委间的配合导致效果打折,例如国家将通用机场投资项目的核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但通用机场的选址和空域审批层级却未降低,再如军方将不涉及国防安全的通用航空任务审批交由民航局审批后,本来民航监管部门无需此类审批,在接受审批事务移交后反而增加了军民航双方协调环节。二是改革措施缺乏实施层面的配套,例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将低空空域分为三类,但在实施中,由于无需申报飞行计划的报告空域普遍不能相互连通,极少有飞行可以受益而豁免飞行审批,“我国的低空从来没有关闭过”,但我国的低空使用从来也没有便宜过,企业的空域成本更多体现在企业的飞机和人员停产等待飞行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飞行量上不去是诸多行业和企业困境的重要背景。此外,我省通用航空目视航图、航行情报等服务体系缺位,部分投资建设领域却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改革的目的是降低制度成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企业将更多资源投入生产经营而不是满足程序性和合规性要求。当前通用航空各类审批复杂,部分投资人“望而却步”,部分企业为求生存聘任善跑审批的“能人”高管,却无力聘任合格的市场人才,制度成本“扭曲”了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降低了行业和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3、加强中俄通用航空产业的合作。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更加积极的发展势头,两国完全摆脱了早期“政热经冷”的尴尬局面。两国政府制定了2015年前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宏大目标,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中俄两国在经济上存在的巨大互补性和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方向和包括大飞机项目在内的重大战略性合作项目达成高度一致,未来中俄经济合作的亮点将集中于能源核技术、航空、交通、金融等方面。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根据新形势下发展两国关系的需要,加强高科技、制造业合作,重点实施好战略性合作大项目,提升两国务实合作质量和水平。普京总统多次表达了在大飞机研发制造领域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两国领导人的推动将为两国航空工业研发合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从两国国家合作层面看,中俄都有打造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中心的信心和需求。都在分别研制自己的远程、中程客机;从目前双边合作看,友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两国都希望在民用飞机工业合作方面有所进展,基于双方在“大飞机”项目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共同合作,实现追赶不失为打破欧美垄断的一种策略,毕竟这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从技术方面看,中俄两国航空工业有很多共同的标准和传承,合作研制生产更为容易;从市场方面看,更是前景光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估计未来20年,中国市场将有约4700架新飞机交付,市场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而俄罗斯新飞机市场,也高达700亿美元。
从两国地方合作层面看,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中国沿边开发开放上升国家战略,黑龙江省面临拓展产业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哈尔滨地区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较为集中、特色突出的地区,该地区拥有一批在国内航空工业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高校及研究院所,其中包括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东安发动机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飞龙通用航空公司、哈尔滨轴承集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9所、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形成了民用航空原材料、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通用航空服务及相关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航空产业链;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标志领域包括直升机研发与生产,通用飞机研发与生产,支线飞机研发与生产,民用飞机复合材料部件研制与生产,通用航空作业、备件/维修中心及相关配套产业等。俄罗斯远东具备优秀的飞机制造技术,近年来,俄罗斯向远东飞机制造厂大量拨款发展飞机制造业,并由俄罗斯“苏霍伊”公司、“航空出口公司”、伊柳申金融租赁公司、“伊尔库特”科学生产联合公司、阿穆尔共青城加加林航空生产联合公司、伊柳申航空制造综合体、下诺夫哥罗德“雄鹰”飞机制造厂、新西伯利亚契卡洛夫航空生产联合公司、图波列夫公司等正式组建一个集飞机研制、生产经营、市场开发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超大型飞机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现在世界上飞行的最大的飞机、最大的直升机、最大的水上飞机、最快的战斗机、性能最好的战斗机和直升机、最猛烈的强击机、经济性能强的运输机都出自于该集团。两国相邻地区产业的高度契合,在世界各国间是不多见的。俄罗斯飞机整体研发和设计能力及在材料、发动机等核心领域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我省建立中俄航空工业研发中心,联合研制大飞机对中俄双方互惠互利,实施过程中我市航空企业可以获得制造大型航空设备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尤其是提升整机研发和设计的能力。
4、加强政府购买通用航空服务力度。通用航空根据经济、社会价值以及国家重视程度上的差异,有一个开发的先后次序。作业类通用航空直接服务于社会财富创造,是不同发达程度国家都支持的通用航空业务。在多数国家,作业航空首先发展,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开始提供作业服务。通用航空社会公益性服务包括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文化体育以及提供偏远区域交通的基本航空服务等公益性服务飞行,是国民经济较为发达、社会服务较为完善国家出现的航空类型,德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通用航空公益服务体系,但并未发展出与其经济体量相当的私人航空。消费类通用航空应用于交通、消费和私人飞行是国家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相对富裕的人口是消费类通用航空发展的社会基础,基础设施完善是消费类通用航空发展的前提,目前仅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发展出较为完善的私人航空。
我国正处于通用航空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的时期,随着国家关注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补上民生短板,通用航空有望在其中发挥工具性优势,例如,北京“999”急救中心采购专业医疗急救直升机并在京津冀地区选址布设了89个急救飞行临时起降点,这类政府支持的通用航空公益服务有利于获得军、民航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且可以为消费类通用航空的发展铺垫基础设施。传统作业机场偏离人口聚居区,难以为消费类通用航空发展提供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都足够近的通用机场,而在完善的飞机托管、维修、燃油加注、飞行计划申请等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之前,我国消费类通用航空还缺乏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受政策的中短期影响,前几年增长快速的公务航空会有一段停滞期,农林作业类航空将保持温和增长,以石油平台服务为主的工业作业回暖要等到下一轮能源景气周期,社会服务类通用航空会成为我国通用航空新阶段发展的重点。
5、加强高校与航空企业的对接。哈尔滨地区虽然聚集了哈工大、哈飞集团、东安集团、航空气动研究院、东北轻合金公司等一批具有雄厚科研和生产实力的与民用航空相关的单位,但由于这些单位在隶属关系、运行方式、科研生产目标、从事的具体专业领域等方面都有不同,目前基本是各自完成相关任务,难以形成较为清晰的地区范围内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可以以这些单位在通用航空领域开展横向协作搭建平台,发挥地域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现有航空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实力、优势互补。同时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源和具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和国际上知名的航空企业进驻哈尔滨,真正实现黑龙江通用航空产业的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6、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制定并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迅速集结航空人才队伍,设立科技人才发展资金,建立有效灵活的人才薪酬制度和奖励制度;高薪聘请国内外行业人才,对各领域中做出贡献的人才实施奖励;构造学校、研究院所加企业的模式,吸纳高级人才为航空产业服务,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组建形式多样的研发中心;积极参与国内外航空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世界著名航空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多渠道筹集科研人员的研发创业基金,构造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利用黑龙江省现有科技培训条件,提供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努力建设专家园区、国际学校、高档住宅区以及配套的信息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外国专家提供工作方便。
7、构建综合融资体系,鼓励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航空产业企业、项目提供快捷便利的信贷、结算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整合省、市、区政府和中直企业的资源,吸引其他战略投资者共同构建综合融资体系,创新融资方式方法。以省、市、区属国有资本为龙头,联合中航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共同出资,通过省属银行、证券、担保、风险投资、担保中心等国有资源的股权换股,并吸收国内外社会资本注入,组建股权多元化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再通过资产收购或投资方式,控股或参股省、市属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产业投资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新的机构,增强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