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议政调研
关于探索进城务工人员聚居地管理的建议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时间:2016-04-01        分享到: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地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影响也日益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社区是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后生存居住的基本单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加强和改善社区工作,发挥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社区的社会管理与创新作用是促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

 

    一、进城务工人员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层面的管理障碍

 

    城乡隔阂仍然存在,对进城务工人员产生“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的现象,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文化上歧视,导致进城务工人员难以融入城市。同时,进城务工人员的自我隔离心理、被剥夺意识及身份认同底层化,也导致了与城市的隔阂,加之自身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加剧了社会管理难度。再者,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社会管理观念滞后,表现为对进城务工人员重行政干预、轻群众参与重管控防范、轻扶持服务重强制手段、轻引导机制重上级命令、轻基层民主。观念层面的滞后,给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管理带来了障碍。

 

    (二)制度层面的管理障碍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尚未打破,进城务工人员社会管理的制度性歧视仍然存在,进城务工人员的利益、诉求一定程度上难以在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到制度化的表达。当前,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就业的制度歧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由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及与之相关的次级社会制度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进城务工人员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性排斥。这种制度性排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制度缺失。虽然进城务工人员已被视为新型产业工人,但他们在住房、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仍然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由于制度缺失,他们不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住房补贴,城市职工最低生活水平保障,他们的子女需要交借读费才能进公办学校,他们得不到妇幼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等等。二是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意识不足,社会维权组织及维权力量也表现疲软,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里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等现象仍然一定比例的存在。

 

    (三)技术层面的管理障碍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管理机制尚不成熟,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管理的协调与兼顾机制尚未形成。进城务工人员的跨区域流动为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难题,包括如何协调好农村与城镇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进城务工人员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实现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区域衔接,等等。当前,这些问题的解决仍在技术层面的探索阶段,导致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管理存在真空,缺乏有效管理的牵头部门和高效方式,社会保障权益难以落到实处等问题。

 

    二、五点建议

 

    (一)创立新型示范社区,探索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可尝试在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社区中选取创立进城务工人员新型示范社区,以社区为单位,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先试先行。如可探索完善居住证制度,解决因户籍二元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为持证人提供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特别是着力解决子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扩大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让更多流动人口能够融入城镇,使他们对居住的城镇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要积极加强流动进城务工人员动态信息管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生产、生活现状,关注他们的诉求,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管理表达与反应机制。

 

    (二)动员社区力量,增强居民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认同

 

    在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上,充分发挥居住地和社区的服务、教育和管理作用。构建开放型城市社区,使进城务工人员获得社会成员资格,改变被排斥的二元分隔体制,发挥社区的社会整合功能,将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纳入城市社区建设之中。通过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社会服务,将他们合理地组织起来,参与文化教育、卫生、安全等公共活动,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城市居民的正常交往,培育互信互助、共存发展的社区精神,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完成在城市中的再社会化过程,培养起符合城市社会生活的现代意识、法制观念和行为方式。要充分动员社区力量,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动员组织进城务工人员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文体活动与公共事务,促进其互助互信、共存共融。

 

    (三)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实现进城务工人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在社区治理中,要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治理理念,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重视建立融合性功能的社区社会组织,如“农民工党支部”、“农民工维权工会”、“农民工志愿服务队”等,民主选拔社区进城务工人员当中的优秀人员担任领导与管理职务,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为自己代言,增强进城务工群体的凝聚力。通过这些融合性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治安与环境卫生整治、权益维护、志愿者服务等多样的活动,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参与社区管理提供有效的组织平台,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建立以居住地为核心的新型社会关系网,增强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提高社区就业服务水平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打工赚钱、改善生活是他们来到城市的目的,所以,求职就业是他们最主要的需求之一。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服务性行业,他们最需要的是这些特定领域的招聘信息和资源。社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重视为辖区内的进程务工人员及时提供就业咨询,同时把握他们的就业需求。社区应探索与政府机构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建立联系,将就业信息收集并筛选,有选择地发布在社区的宣传布告栏内,同时积极地走出去,邀请有需要的企业来社区进行现场招聘,协助企业进行宣传和信息发布。

 

    (五)强化社区教育服务功能

 

    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一般有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劳动时间长、体力劳动比重较多等的特点,这对于亲子双方的互动、交流有着极大的妨碍,在教育孩子方面无时间、无心情、无方法、无目的,“四无”带来的粗暴教育将会让这些基本上回不去农村的农民工二代们在城市中面临既尴尬又危险的境地。要重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从促进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提高自身的城市适应性等方面加强对进城务工家长的指导与引导,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可尝试将社会资源引入社区,如可以让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利用社区的未成年人活动室、家长学校等场地为聚居社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课业辅导等教育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黑龙江省委员会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山路99号1210室    联系电话:0451-85992042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534号  黑ICP备10008377号-1  网站建设:无限力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