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议政调研
新媒体条件下我省处理网络舆情危机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时间:2017-06-27        分享到:

 

 

        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络逐渐普及,网民数量也持续高速增长,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同时,网络舆情对政治经济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如若处置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重大的社会舆论危机,进而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导致不良后果,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去年初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从最初发帖到最终定责,近一周时间,在官方、商家与当事人多次相互质疑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并没有采取积极处置的措施,导致民众不知真相,舆情不断发酵,各种猜测、毁谤不断,对哈尔滨城市形象以及旅游业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有网友将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与之前发生的桂林天价鱼事件做了对比,发现桂林天价鱼事件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合理,使得事件迅速平息,网络舆论并未产生二次发酵,对桂林城市形象影响远小于哈尔滨的这次同类事件。由此,可以推断出在网络舆情危机出现端倪之后,政府若能及时采取措施,并快速、合理进行处置,可以有效避免事件二次发酵,迅速化解负面舆情危机。

 

         针对以上事件,为我省在新媒体条件下更有效地处理网络舆情危机,建议如下:

 

         一、 建立预警机制

 

         公共危机理论认为,危机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是危机处置的“黄金时间”。所以,预警机制的完善对于危机能否在“黄金时间”内处理就显的尤为重要。建立突发舆情处置预案,以网民关注度、微博转发量、新闻网站转载量、贴吧社区发帖量、网民评论内容倾向划分舆情发展等级,分不同等级建立应急发展预案。建议分四个等级进行预警:一级预警专门针对负面情绪持续膨胀,舆论危机持续发酵,有演变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危机,需要线上疏导舆论,线下官方媒体进行正面引导,并做好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资源配备;二级预警针对有可能二次发酵,网民对事件真实情况不甚了解,事件剧情多次反转,吸引网民持续关注的网络危机事件,此类事件有可能对相关部门的行政形象以及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三级预警针对大量网民长时间围观的事件,这类舆情发展速度不快,但是一旦有意见领袖进行了负面情绪的引导,或者有新的消息爆料,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网络舆情危机发展下去;四级预警针对少量网民阶段性围观某一事件的情况,如果带有负面情绪的网络消息以下降的趋势延续,则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一面关注事态发展,一面静待该事件的消息源被其它网络新闻稀释。

 

         二、建立网络新闻发布机制

 

          建立并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第一时间发布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杜绝虚假信息产生。纵观这几年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初期阶段基本都是少数意见领袖煽动大量不清楚事实真相的网民,在政府不主动相应澄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导致越来越多的旁观网民被裹挟进负面情绪的漩涡。如果建立网络新闻发布机制,配合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机制,在危机爆发前根据预警等级,向公众宣布官方网络新闻的发布频率,发布时间以及将要澄清的事实和进一步工作计划,将有力地阻止网络舆论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三、完善电子政务平台信息管理员的选拔和培训机制

 

        许多单位将网络新闻发言以及网络回帖看作是额外的附属工作,重视不够,在安排电子政务平台管理员的时候存在随意性,甚至存在“年轻人”等于“会电脑”,“会电脑”就等于“电子政务平台管理员”的错误认知。事实上,信息管理员是接触广大网民的一线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选拔和有效的培训才能使之胜任。培训内容则涵盖网络语言沟通、文本语意辨析、网络体分析等内容。

 

        四、规范执法部门的工作流程

 

        引起网络舆情危机的经常不是某个突发事件本身,而是在执法人员介入后,因其自身处置流程不规范,加之有些部门在公众心中根深蒂固的负面形象,最终导致执法者本身成了事件的焦点,进而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所以规范执法部门的工作流程,可以避免突发事件二次发酵,避免将执法人员本身变成网络舆情危机的引爆点。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黑龙江省委员会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山路99号1210室    联系电话:0451-85992042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534号  黑ICP备10008377号-1  网站建设:无限力创